如果我是「教改」的PM

現在不時都可以看到許多人在抗爭教改太差勁,抗爭的東西不外乎:
。學費太高
。學生壓力太大
。朝令夕改  (不列入本文討論範圍,朝令夕改本來就是錯誤)

看到這些抗爭訴求,Mr PM不禁會想問:若學費太高,那多少的學費才叫合理,總是會有人覺得貴。壓力太大,那多少的壓力才叫剛好,有沒有客觀標準,同樣的一件事,有人撐的住但也有人壓力大到想自殺。

就和產品經理做產品一樣,訂價多少是貴?這沒絕對的標準,而是要看對使用者來說,這個產品對他而言效用多少。

所以我們在探討教改問題的時候,問對問題很重要,若我們只問:學費多少才合理?壓力多少才適當?這樣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!

我們得先問我們自己,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

受教育的目的每個人不同,有的人是希望賺更多錢,有的人是希望能對社會產生貢獻,不過不管是什麼目的,我們都可以歸納到一種結論,大家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有效產出。

若是學生受教育的時間與精神投入,是為了有更多的有效產出,這樣一來,我們問的問題就會變成,我付出的學費,到時候有沒有辦法得到比這學費更多的產出。我受的壓力,相較於我未來的產出,是不是划算。如此一來,問題就不再是問學費多少才合理?壓力多少才適當?而是在於,我現在的付出,有沒有辦法得到我所想要的東西,也就是能有更多的有效產出。

當問題變成如何增加有效產出,我們教改的方向才不會錯,我們會把課程設計的更符合產業需要,會要求老師的不再只老是侷限在學術的象牙塔,會有一套制度媒合想要打工的學生與產業界,讓學生打工後不只有得到錢而已。

總歸一句話,真正的問題在於投資報酬率,而不是表面的那些抗議。在接受人民抗爭的同時,希望我們的官員,也不要單單指侷限於降價,減輕壓力上,而是應該專注於,如何提高教育的有效產出

問對問題了,學生與官方之間,才會有交集,不然老是在數字上作打轉,是不會有結果的。

當然啦,教育問題牽涉廣泛,包含教育的「外部性」,還有教育的「政治屬性」,還有教育要負起的「文化性」的ISSUE,都是本文沒考慮到的,筆者在這邊自己先消毒,希望別引起無謂的筆戰,而是提供多一個思考的面向,來思考學費和壓力,要多少才適當這件事。

--
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