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開課開的多了,擔任評審也當得多了,漸漸發現一種對創意的評價方法,實際用在自己的創業上,發現其實妙用無窮,特別來跟各位分享一下。
點子產出後,接下來最大的問題是:「這個點子有足夠的商業價值嘛?」或「這點子有足夠的潛力,讓我值得繼續投注資源去做prototype嗎?」。遜一點的,會去收集市調機構的市場規模數據,用擲茭抓一個市佔率(然後還自以為很保守),用心一點還會記得加上一個成長率參數,然後用此來評價點子的好壞和價值。
閱讀全文
因為開課開的多了,擔任評審也當得多了,漸漸發現一種對創意的評價方法,實際用在自己的創業上,發現其實妙用無窮,特別來跟各位分享一下。
點子產出後,接下來最大的問題是:「這個點子有足夠的商業價值嘛?」或「這點子有足夠的潛力,讓我值得繼續投注資源去做prototype嗎?」。遜一點的,會去收集市調機構的市場規模數據,用擲茭抓一個市佔率(然後還自以為很保守),用心一點還會記得加上一個成長率參數,然後用此來評價點子的好壞和價值。
閱讀全文
推播(Push Notification)在營運APP上,是非常有力的工具,運用得當,對於APP的開啟率效果非常顯著。在這邊筆者也根據自己的經驗,整理幾個發送推播訊息的小技巧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閱讀全文
除了APP的主功能、亮點功能以外,其實有很多重要的spec,你可能會在APP上線一陣子後,才會拍腦袋的說:「啊~我怎麼當初沒加這個」。小弟我也經歷了好幾次這樣的過程,所以在這邊紀錄一下提醒自己,並分享給大家。
這些其實就是產品所謂的隱性規格,通常這些規格和精準行銷、營運、優化、客服都有相當的關係。
閱讀全文
在新媒體打滾了一陣子後,一直都很想做一個和電視廣告互動的案例,這次終於讓我等到了,終於有機會讓觀眾有機會和電視廣告互動,在電視廣告播出時,讓觀眾扮演籃球場上投進最後致勝一球的王牌球星。
閱讀全文
我家的電視有三個HDMI插孔,但卻有六個Deivce要接
因為口渴產生了解渴的需求,馬上在便利商店買了瓶水,需求立刻被滿足了。夏天天氣太過炎熱,因而產生了追求涼爽的需求,人們會吃冰、會吹冷氣,來立刻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但是卻有些產品,從使用到滿足之間,會有時間差的問題。
閱讀全文
1.稻草人謬誤(straw man fallacy)
當一個字詞或語句,可理解為多種意思的時候,容易朝有利於自己觀點的方式扭曲,造成即使接下來的陳述雖然都合邏輯,但整體仍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。
閱讀全文
蘋果的Airplay的Scenario,使用者大部分用到的情境,大概如下圖這般,從手機直接把內容串流到大螢幕。
不管你是否支持學生佔領國會,也不管你是否支持服貿,有一件事確實是不可否認的,這群學生所行銷的產品(主張、訴求),在短短的幾天內,在市場上(遊行、輿論、民意調查..etc)引起了廣大迴響。
閱讀全文
因為318學運,最近突然想起,大學時期,校方也曾公布說半夜12點後宿舍要熄燈關網路。校方說法是:「這是為了你們好,早點睡早點起來上課,書才讀的好」(總之利大於弊就是)
閱讀全文
在自己過往的經驗中,只單單滿足消費者,不算是好產品。筆者自己歸納了幾個好產品的要件,給大家參考一下。
閱讀全文
承接上一篇提到的APP idea的因式分解公式,本篇要針對每個Term做些深入說明,先來回顧一下因式分解的公式是啥:
營業額= {Mobile AD + [(用戶需求關鍵字搜索量 x 搜索引擎優化率) + (議題操作擴散度 x 議題轉換率) + Direct流量] + (Viral因子 x Viral種子) + 自然下載 + 媒體報導 + (排行榜外部性 x APP使用者經驗 x 鼓勵評價機制)} x (需求強度 x 需求頻率 x 回訪轉換率) x(商業模式 x 付費者的付費習性 x 付費者自己的利潤率 x 競爭態勢)
這樣一個公式,可以拆成三大塊:
最近感覺到,並不是執行比idea重要,而是idea和執行一樣重要,甚至idea還比執行重要一些些。
閱讀全文
產品經理管理的是什麼?以前筆者覺得管理的是產品,重點放在如何做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。現在我覺得產品經理管理的是「成長」,如何讓產品從一無所有,成長到眾人喜愛。
閱讀全文
除了我們自己的APP Timely.tv電視精靈外,敝公司也有不少次協助客戶登上排行榜冠軍。不敢說自己用的方法是最有效果的,但是希望把自己的部分課程講義share出來,給大家參考看看,也希望透過這樣的share,可以和APP的開發同好,一起做異業合作、策略聯盟或交換Banner。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