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概經歷一個禮拜辛苦的搬家,終於把PIXNET上的文章,大部份都成功的轉換過來了。新的網址很好記,https://mrpm.cc,希望這個網址可以帶給這個部落格更大的流量。
anyway,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了,有你的支持,才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喔。
--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、產品增長 和 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
企業觸媒策略這本好書好像從來沒紅過,但卻是挺值得看的一本書,PM或許也開多多思考,自己手中的產品,是否可以從單邊銷售策略,轉變成多邊化策略。
什麼是多邊化的策略,我引用書中黃世嘉的一段推薦序來說明。
上個世紀,一場精彩的音樂 表演是一流的古典樂手加一流的指揮家(都是競爭門檻),把聽眾找進來音樂廳,產品制式化,消費者也很聽話,對於只有這樣的選擇也還滿足。新的世紀,商業競 爭像是爵士音樂會。爵士演出的好壞,不只是樂手與編曲,跟場地的燈光氣氛、聽眾的回應、動線安排、現場供應的啤酒都有關係。門票可能很便宜,但琴酒 (Gin)也許是廠商贊助的,爵士樂團也不在乎門票收入,只是為了在那邊錄音以後賣CD到唱片行。這個爵士俱樂部,只是為了站穩它是「best jazz in town」的名號,白天時可以出租場地給時尚名流辦派對來賺錢。
進入網路世代之後,大家很習慣的就會去104、1111..等人力銀行,在上面刊登自己履歷,或者是尋找自己心儀的企業自己投履歷,這幾乎已經是現在網路世代最主要的求職方式。
不過這樣的求職方式卻有個缺點,以筆者的例子來說:若是在網路人力銀行針對「產品經理」進行搜尋,馬上會出現上百個選擇,在這麼多選擇之下,大家就通常只會針對自己熟悉或有聽過的公司投遞履歷,至於其他沒聽過的公司,我們就可能連點選都不會點選。在這種行為模式之下,往往我們都會錯過我們意料之外的好工作或好公司。
最令PM扼腕的事情就是,明明已經知道市場的機會就在眼前,好不容易在會議中做了新產品構想完整簡報,結果被同事和上司做了以下無情的批評:
筆者參加了手機廠商的使用者訪談研究,有幾個點值得memo一下。
本篇接續上篇,為蔡志浩老師演講的摘要,這次寫的是關於如何透過焦點團體法改善網路服務的易用性。
相對於一般實體產品,網路服務更注重易用性,其理由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