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負責的指標設計課程,已在 商業思維學院 的 產品經理學程 看得到。
產品經理學程 的基礎和進階,共有37個小時的學習內容,還外加作業解說和直播互動(不算在這37小時內),我覺得超划算的,大家不妨考慮看看。
閱讀全文
我使用 Slack 好多年,有幾個我發現的使用誤區,我想要整理在這邊,有些也是我常犯的錯,也檢討、提醒自己。
常常都是這樣,就是 Channel 數比公司員工數還多,你遇到一個問題,你還得花時間想一下,到底你該發在哪個 Channel。不然就是望著這麼多 Channel ,忘記之前是在哪一個 Channel 討論某件重要的事情,切換了好幾個才找到。
心得:不要想到就開 channel,要跟大家的認知做個對齊,建議在公司內有個使用規範。
不管身為上班族,或是身為創業者,都有著許多負面情緒: 閱讀全文
在我的職涯當中,我覺得我都是遇到好老闆,也深深覺得,其實公司好不好還是其次,直屬老闆好不好才是重點。我試圖記下他們好的點,然後希望自己在創業的過程當中,也可以當一個好老闆。 閱讀全文
態度憑什麼決定人生的高度,為什麼不是家庭背景決定人生的高度,君不見企業家第二代出生時,他的高度就在玉山半山腰,而一般人都還在山腳下。
這麼說好了,人生的高度,是決定於你的實力,而實力該怎麼累積呢?就是來自於是否有人給你機會,讓你能夠一點一滴的累積實力。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,在人生當中所擁有的機會數量,決定了你有多少實力,而這也成就了人生的高度。
閱讀全文
很遺憾最近聽到非常優秀的朋友:名校MBA、超優的工作經驗、可愛的個性、溫暖的微笑、對朋友有義氣…等,結果還是避不開低潮的衝擊,提早了結自己的生命了。
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消息,那種完全想不到他會有自殺念頭的人,竟然也會自殺。
閱讀全文
筆者已經工作了不少年,自己投過很多履歷,也看過不少人的履歷,也算是頗有經驗了,但是這次要介紹的創意履歷,可著實讓我這個即將邁入職場老鳥的人為之驚艷。
為了更輕易的從成千上萬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,最近市面上越來越強調創意履歷,有的人提倡影音履歷,有的人認為應該要用部落格來當作履歷。但筆者認為,這些方式都有其缺點,影音履歷太浪費面試者時間,面試者一天看幾百個履歷,影音履歷無法快速瀏覽,是一大致命傷;而把部落格當履歷的話也有類似的弱點,無法讓面試者快速抓到求職者的重點。
閱讀全文
在開始工作一段時間後,確實能體會到,態度遠比聰明才智還要重要的道理。
而在電影和連續劇中,其實也隱藏著很多關於態度的智慧,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閱讀全文
假設你要找一個朋友來幫你寫網站,你問了兩個朋友。
A: 喔!我最近有點忙耶,不知道做不做的完,不然我盡量幫好了。
B: 我沒辦法幫忙。
結果到後來,A因為真的太忙了,網站一直做不完,一直delay,最後甚至說不做了,把你氣的半死,碰到朋友就抱怨,A這個人做是怎麼這樣,這麼不負責任,這麼沒義氣。
等等,這個故事有點奇怪,明明A幫你比較多,但是你對B反而不生氣,對A反而比較生氣,到底是為了什麼?A明明一開始有說他很忙,他也不知道做不做的完。
閱讀全文
進入網路世代之後,大家很習慣的就會去104、1111..等人力銀行,在上面刊登自己履歷,或者是尋找自己心儀的企業自己投履歷,這幾乎已經是現在網路世代最主要的求職方式。
不過這樣的求職方式卻有個缺點,以筆者的例子來說:若是在網路人力銀行針對「產品經理」進行搜尋,馬上會出現上百個選擇,在這麼多選擇之下,大家就通常只會針對自己熟悉或有聽過的公司投遞履歷,至於其他沒聽過的公司,我們就可能連點選都不會點選。在這種行為模式之下,往往我們都會錯過我們意料之外的好工作或好公司。
凡事一定有更好的方法,絕對沒有二選一,而是有更棒的更創新的第三條路,與大家共勉之。
閱讀全文
職涯道路要能「選你所愛,愛你所選」,其實並不簡單。劉青雲的這部電影,就是談到了許多人所忽略的一個面向。
有很多方法和工具,去協助大家能夠「選你所愛」。但「愛你所選」,才是人生中需要修練的地方,大部分的人就算是「選你所愛」後,還是多少會懷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,後悔這條自己所選擇的道路,為什麼還是一直跌跌撞撞。在逆境的情況下,要能夠堅定意志,繼續「愛你所選」,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
曾經我也很肯定自己真的「選我所愛」,但看更多之後,其實了解到,自己也未必對自己這麼篤定。對自己「選我所愛」的信心,其實有不少的裂縫和懷疑。
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或焦慮。
「每天上班雖然都很忙,但自己老覺得很空虛。」「懷疑自己是不是選對行業、走對路。」
「職場上面對老闆的臭罵、專案的失敗、同事的難搞…等摧殘之後,總覺得人生缺乏了熱情。」
「好想放個假!但事情又做不完。」
「恐嚇」,是現金財經周刊界對「自我職涯發展」這個議題上的主要銷售手段。
這些周刊大概不離這些話語:「股市下跌、出口減少、資金外流、高科技產業出走、失業率提高、金融危機……,總體經濟成績單上傷痕累累之外,新舊經濟中的產業龍頭也紛紛發出警訊。」,看起來,一切都很糟糕。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