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 C 點佈局」一書中有趣的產品企劃範例

台灣IC設計公司的故事(摘自在C點佈局

A公司的計畫,就是先幫其他國外知名的晶片設計大廠做客製化的電路公板設計。所謂的公板,就是把對方的晶片包起來,做一套範例,介紹如何使用這套國外來的晶片,然後,供給對方的客戶做參考,客戶還可以透過這套公板來測試對方的晶片。公板的設計,每次都不同,每次收取一次的設計費用,利潤空間一點都不大,但A公司卻以公板作為他們的第一招策略。

為什麼呢?原來,透過低價的公板設計,A公司除了把對方的晶片嵌入公板,也順便採用了A公司自行開發的其他產品,使用在公板的其他部分。一般來說,客戶都會直接拿公板來學著做,若客戶喜歡這顆晶片,他就會照著公板去買其他元件來組裝這個公板,這時候,A公司就等著豐厚收益。

閱讀全文

從滿出來的雞排飯,談產品企劃的口碑行銷思維

一般來說,產品在設計與定位上,最主要的考量當然就是消費者的需求,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是最重要的原則。

但是對筆者來說,產品的設計與行銷的手段,最好一開始就能有巧妙的結合。也就是說,在產品初始作市場定位與功能設計時,就要加入了口碑傳播的要素,這樣一來,後續產品上市時,就能讓行銷的預算,發揮10倍以上的擴散效果。一盒滿出來的雞排飯,就是很好的範例,替其貌不揚沒特色的雞排飯作精心的行銷,還不如把資源全部投入把雞排size加大,來得更有行銷效果。

閱讀全文

好書推薦: 企業觸媒策略

企業觸媒策略這本好書好像從來沒紅過,但卻是挺值得看的一本書,PM或許也開多多思考,自己手中的產品,是否可以從單邊銷售策略,轉變成多邊化策略。

什麼是多邊化的策略,我引用書中黃世嘉的一段推薦序來說明。

上個世紀,一場精彩的音樂 表演是一流的古典樂手加一流的指揮家(都是競爭門檻),把聽眾找進來音樂廳,產品制式化,消費者也很聽話,對於只有這樣的選擇也還滿足。新的世紀,商業競 爭像是爵士音樂會。爵士演出的好壞,不只是樂手與編曲,跟場地的燈光氣氛、聽眾的回應、動線安排、現場供應的啤酒都有關係。門票可能很便宜,但琴酒 (Gin)也許是廠商贊助的,爵士樂團也不在乎門票收入,只是為了在那邊錄音以後賣CD到唱片行。這個爵士俱樂部,只是為了站穩它是「best jazz in town」的名號,白天時可以出租場地給時尚名流辦派對來賺錢。

閱讀全文

如何替創新技術尋找適當應用 ?

筆者最近和一些紡織業的前輩聊天,聊到了他們的新技術發展。就是可以塞在紡織產品裡面的薄型軟性電容,薄薄的一片,可以彎曲,可以忍受高溫高濕,小小一片的面積,就可以儲存足以充飽一支手機的電量。

他們打算做一款「手機充電背包」,這款背包上面有薄膜型太陽能板,背包中的尼龍布,內嵌許多薄型軟性電容,這些軟性電容還接了一個鋰電池用來儲電用。這樣一來,臨時在路上手機沒電了,還可以馬上充電,解決了燃眉之急。

Mr PM聽了皺了皺眉頭,並不是說這個應用不好,或是這個應用沒市場,只是心中嘀咕著,他們的新技術,選擇到了正確的應用嗎?滿足便利性的充電需求,真能說服顧客買下這個背包嗎?

閱讀全文

從「口紅效應」看異質產品競爭

雅詩蘭黛有個很有趣的統計數字,在一九九○年代美國經濟衰退期,及二○○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期間,經濟不景氣,口紅卻突然熱銷,但其他化妝保養品則未呈現同樣的結果。

比較為人所接受的邏輯是這樣的,女人愛美和愛買的天性還是存在,但是因為經濟不景氣,買不起其他昂貴的化妝品,所以只好買比較低價的口紅。造成口紅的銷售在百業銷售皆衰退時,卻逆勢的成長。

閱讀全文

如何替現有產品注入新生命–實例篇

上一篇有提到五個可以思考的方向,來幫助現有的產品注入新生命。這邊Mr PM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。

在我們最常用的背包,該如何替這個產品注入新生命呢?在腦力激盪的主題上,我們選擇了「一個背包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安全的元素,吸引更多人來使用?」,而這個安全要素,不一定代表是真正的人身安全,而也可以是「讓用戶使用上不用擔心」。

閱讀全文

如何替現有產品注入新生命

產品經理都會面臨到產品的成長瓶頸,甚至是生存與否的關鍵。拼命的去做焦點團體,因而詢問到有辦法用來突破瓶頸的想法,其實機率很低(這麼好問到的話,那就不會是成長的瓶頸啦)。Mr PM有幾個自己常用的方法,來重新定義產品,打破成長的極限。
閱讀全文

發明展得獎作品對新產品開發的啟示

今天隨意逛到了台北站前的統一元氣館(就是之前的K Mall),發現了一個人煙稀少,但是頗值得逛的地方,就是處在四樓的「台灣創億發明展」,不過這些展出的東西會展到何時,Mr. PM就不得而知了。

Mr. PM一直都很喜歡逛發明展,基本上產品經理某種程度也是個發明家,觀察這些發明作品,對於產品經理平時在構思產品時,會有很大的助益。
閱讀全文

幣帚自珍是產品經理大忌 (二)

「哈!這真是個好點子,我就非常需要這個東西!」

許多產品經理幣帚自珍最大的理由是:「自己對這個產品有需求」。根據先賢先烈的偉大創業歷史,YouTube陳士駿因為一開始只想將影片與朋友分享,所以創辦了YouTube而大獲成功;eBay的創辦人想要幫女友和其他人交換東西,所以開創了世界知名的拍賣網站…等。這些故事好像都告訴我們,若是負責催生產品的人也同時是產品的使用者,那成功確實是指日可待。
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