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經理該要會寫程式嗎?破除該學寫程式的三大迷思

以下內容,摘自數位時代訪談我的內容,歡迎大家聆聽:數位關鍵字18 | 做好產品經理三法則:目標客戶、創造價值、數據驅動。這一段大概是從 12:48 開始。

我20幾歲剛擔任產品經理時,也有這種感覺,就是在想「我該不該去學寫程式」,因為不管開會還是寫規格書,都會覺得,我如果會寫程式,和工程師溝通應該就會更順暢,寫規格的時候也可以一步到位,不用在那邊被批評說「這不可能」「那不可行」的,或者被質疑「你知道這執行難度和成本有多高嗎?」
閱讀全文

五個 Slack 使用誤區

我使用 Slack 好多年,有幾個我發現的使用誤區,我想要整理在這邊,有些也是我常犯的錯,也檢討、提醒自己。

1.太多Channel,搞不清楚什麼事在什麼 Channel 講比較好

常常都是這樣,就是 Channel 數比公司員工數還多,你遇到一個問題,你還得花時間想一下,到底你該發在哪個 Channel。不然就是望著這麼多 Channel ,忘記之前是在哪一個 Channel 討論某件重要的事情,切換了好幾個才找到。

心得:不要想到就開 channel,要跟大家的認知做個對齊,建議在公司內有個使用規範。

閱讀全文

無形的個人名譽殺手 – 社交網路

之前的文章有討論到(華爾街美語SONY VAIO),企業在做廣告的時候,要多考慮不同類型的消費者,會不會看了廣告後,不但沒有對品牌印象加分,反而產生扣分的行為。(下圖為華爾街美語的圖例,舌頭彩繪,會讓人聯想到不乾淨與生病)
閱讀全文

態度為何能決定人生的高度

態度憑什麼決定人生的高度,為什麼不是家庭背景決定人生的高度,君不見企業家第二代出生時,他的高度就在玉山半山腰,而一般人都還在山腳下。

這麼說好了,人生的高度,是決定於你的實力,而實力該怎麼累積呢?就是來自於是否有人給你機會,讓你能夠一點一滴的累積實力。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,在人生當中所擁有的機會數量,決定了你有多少實力,而這也成就了人生的高度。
閱讀全文

為什麼在員工眼中,老闆常常都是沒sense的那一個

這次UI Gathering五月聚會的主題是「如何規劃一個有效的使用者研究」,主要的議題就是,如何透過策略性和有系統性的方式,挖掘出消費者的需求。現場分享的都是使用者研究的專家,精彩度非常高,值回票價。

但是更令我感到興趣的是,會後的QA時間,提出問題的幾乎都是線上的設計師或使用者經驗研究員。有不少人拋出這樣的問題:

「老闆給我的錢少少的,時間又很短,我怎麼做事」
「我發現了一個user insight,但是老闆卻劈頭說,這樣會增加成本,不做」

閱讀全文

拉你自己一把:低潮時的自救法

很遺憾最近聽到非常優秀的朋友:名校MBA、超優的工作經驗、可愛的個性、溫暖的微笑、對朋友有義氣…等,結果還是避不開低潮的衝擊,提早了結自己的生命了。

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消息,那種完全想不到他會有自殺念頭的人,竟然也會自殺。
閱讀全文

打造會讓人破格錄用的「紫牛履歷表」

筆者已經工作了不少年,自己投過很多履歷,也看過不少人的履歷,也算是頗有經驗了,但是這次要介紹的創意履歷,可著實讓我這個即將邁入職場老鳥的人為之驚艷。

為了更輕易的從成千上萬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,最近市面上越來越強調創意履歷,有的人提倡影音履歷,有的人認為應該要用部落格來當作履歷。但筆者認為,這些方式都有其缺點,影音履歷太浪費面試者時間,面試者一天看幾百個履歷,影音履歷無法快速瀏覽,是一大致命傷;而把部落格當履歷的話也有類似的弱點,無法讓面試者快速抓到求職者的重點。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