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漏斗,有幾個常見的誤區,在這邊想跟大家提醒一下。
漏斗常見的誤區一:漏斗是越短越好
先前有提到,漏斗的每一個步驟,都不會是100%的轉換率,一開始最多人,每經過一個步驟,就會少一些人。所以呢,就有些人會誤會,那漏斗會不會是越少步驟越好,經過的步驟少,人也會掉得比較少。
這其實是常見的一個誤解,讓我舉個團購網站的例子。
閱讀全文
關於漏斗,有幾個常見的誤區,在這邊想跟大家提醒一下。
先前有提到,漏斗的每一個步驟,都不會是100%的轉換率,一開始最多人,每經過一個步驟,就會少一些人。所以呢,就有些人會誤會,那漏斗會不會是越少步驟越好,經過的步驟少,人也會掉得比較少。
這其實是常見的一個誤解,讓我舉個團購網站的例子。
閱讀全文
今天的 Office hour,聊了 SaaS 公司的增長該怎麼做,學習營的問題,產品設計師的職涯規劃想法(不得不說,這位同學超厲害,非常有 growth mindset),還有一個設計師的同學還提到一個很經典的問題。
RD常想去做一些跟隨潮流、尋找機會的功能,但PM說:這不是做產品,非常抗拒,那該怎麼在兩者之間溝通協調呢?
關於疫情,我協助的品牌電商應該也算是疫情重災區,我也協助他們做了一些應變,整理一下給大家參考我們的應變作法。
最近喜歡「沉澱」這兩個字。
把來來去去的朋友,沉澱成深交和至交。
把來來去去的同事,沉澱為合作夥伴。
閱讀全文
這是在 Product Tank Taipei 分享的關於怎麼訂立北極星指標的分享。還拿了 商業思維學院 的北極星指標當例子,說明是怎麼一步一步篩選出專屬的北極星指標。
閱讀全文
2020有新的感想,所以把這篇文章重寫一次。
其實好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核心能力,其實很簡單,就是「對目標的使命感」。菜鳥 PM 只能當傳聲筒,但若他有對目標的使命感,他就是一個很有品質的傳聲筒。
資深產品總監要定策略,但他若有對目標的使命感,就更能突破困境,不受限於過去的經驗,不會死守原本的預算和規劃,一直迭代,為了完成目標往前衝。
說實在的,我們做好的規劃,真的很難一路執行到底,需要不斷的迭代,甚至有人說迭代是成功的關鍵。但,與其說迭代是成功的關鍵,不如說是「目標的使命感」驅動了迭代,因為我們常常警覺沒辦法達到目標,所以才開始了迭代。
有了「對目標的使命感」後,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職位,對產品經理的期待是什麼,就比較不會有見樹不見林的問題了。
我使用 Slack 好多年,有幾個我發現的使用誤區,我想要整理在這邊,有些也是我常犯的錯,所以整理在這邊給大家參考,也給我自己提醒。
1.太多Channel,搞不清楚什麼事在什麼 Channel 講比較好
常常都是這樣,就是 Channel 數比公司員工數還多,你遇到一個問題,你還得花時間想一下,到底你該發在哪個 Channel。不然就是望著這麼多 Channel ,忘記之前是在哪一個 Channel 討論某件重要的事情,切換了好幾個才找到。
心得:不要想到就開 channel,要跟大家的認知做個對齊,建議在公司內有個使用規範。
評價對拉新影響很大,因為評價太低的APP,用戶不會下載。評價對ASO影響很大,評價一直以來都是謠傳影響排名的重要原因。評價某種程度可以反應運營績效,值得開發者重視。
這邊整理一些提升 APP 評價的方式,與大家分享。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