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論參加各式比賽或補助案,最多評審問過,也幾乎是最難答的問題就是
「萬一 Google, Facebook 之後和你做一樣怎麼辦?」
這個問題其實很難答,沒人沒錢的狀況下,賽道一樣,然後巨頭們也很認真投入,你說你可以打贏 Google 和 Facebook,我自己都不敢信。
你說 Google 不會做這個題目,其實市場夠大,巨頭就會有興趣。
你說你有網路效應、專利保護,其實這是有一點護城河,但很淺。
閱讀全文
分類彙整: 置頂
數字背後的思維陷阱
先前一場直播有同學問
「參加過這個產品經理學習營的人,有多少百分比真的可以轉職成功。」
這是個有趣的問題,但是是可以幫助決策的問題嗎?
說實在的,沒有這個數據。如果有這個數據,我也很想知道。但我認為,產品經理的思考習慣就是,凡事都要問一句 “So what?”
當你拿到一份資訊,重點應該是:「你會因此做什麼決定?」
閱讀全文
以終為始: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產品經理
我承認是有點標題殺人法,但是我覺得很多人都誤用以終為始的思考法了,顧名思義,你對終點的描述越清楚、越詳細、越有證據支持,那你成為厲害的產品經理機會就越大。
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定義,什麼是厲害的產品經理,所以就在 104 的直播講座分享了這個投影片,沒想到迴響熱烈,QA 就回答了一個小時,足足回答了 75 個問題,真是講到喉嚨都燒聲了。
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
閱讀全文
AI + 讀書 = 沉浸式閱讀
大多數人把 AI 視為加速資訊吸收的工具,比如讓它做摘要,讓我們更快「讀完」一本書。但這其實錯過了一個更重要的機會:「AI 能夠讓閱讀本身變得更深入、更有趣」,甚至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沉浸其中。
閱讀全文
敏捷式產品成長:數據試算 + 迭代調整,精準達成目標
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,光有成長目標還不夠,關鍵在於如何敏捷地適應變化,並找到最有效的提升策略。
你的產品活躍用戶數是否一直無法突破?Retention(留存)和獲客策略該如何平衡?如果你曾經在這些問題上卡關,我想跟你分享我的數據試算表,還有使用方法,幫助你不用再拍腦袋做決策,透過一張試算表,你就能快速驗證假設,靈活調整策略,讓活躍用戶穩步成長!
閱讀全文
40歲的反思 I:不需要更多的努力,而是需要更好的決策
流量策略的三構面

在現今的數位時代,無論是產品、服務還是內容,流量都是企業發展的命脈。然而,如何將流量轉化為資產,並推動成長的飛輪,才是長期成功的關鍵。本文將從三個構面來探討流量管理:流量來源、流量沉澱為資產,以及資產如何推動飛輪運轉。
敏捷式問題解決:不要找 root cause,優先找 sweet spot
我曾在演講上,分享一段我閱讀「BCG 問題解決力」這本書後的心得,想說也藉此機會寫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