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弟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,最近我把一個單元放出來給大家試看囉。這個單元同時也有上架在 產品增長 的線上課(同一個單元)
這個單元可以說是我做增長的一個蠻核心的思維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
歡迎大家參考一下。
若要報名課程,別忘了折扣碼 mrpm2021 可以用一下喔,報名後一週後(僅限2999元以上的方案),你會收到六個學習貝(價值600元,可以換三堂講座)
閱讀全文
數據歸因在實務應用上,五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應用限制。
一、不同屬性的 Channel,數據歸因的結果不要直接比較
閱讀全文
數據歸因這個領域,我一直都沒好好花時間徹底了解,剛好趁一次機會,跟同學介紹數據歸因的機會,整理了一些文稿,也整理在這邊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~~~
「常常看到一種狀況,部落客帶來的流量是不少,但好像都不會直接帶來訂單,你覺得這樣的話還需要繼續投資在部落客身上嗎?還是有其他考量?」
閱讀全文
現在的數據非常多,光是 Google Analytics 上就有上百個維度,超過500種以上的數據,呈現在你眼前,再加上交易數據、廣告投放數據…等等,數據太多很容易讓人埋首數據當中,大多數的行銷人員其實是被數據給淹沒了,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,現在是不缺數據的年代,缺的是怎麼解讀數據,還有利用數據讓營收真正有感成長。
閱讀全文
關於漏斗,有幾個常見的誤區,在這邊想跟大家提醒一下。
先前有提到,漏斗的每一個步驟,都不會是100%的轉換率,一開始最多人,每經過一個步驟,就會少一些人。所以呢,就有些人會誤會,那漏斗會不會是越少步驟越好,經過的步驟少,人也會掉得比較少。
這其實是常見的一個誤解,讓我舉個團購網站的例子。
閱讀全文
今天的 Office hour,聊了 SaaS 公司的增長該怎麼做,學習營的問題,產品設計師的職涯規劃想法(不得不說,這位同學超厲害,非常有 growth mindset),還有一個設計師的同學還提到一個很經典的問題。
RD常想去做一些跟隨潮流、尋找機會的功能,但PM說:這不是做產品,非常抗拒,那該怎麼在兩者之間溝通協調呢?
關於疫情,我協助的品牌電商應該也算是疫情重災區,我也協助他們做了一些應變,整理一下給大家參考我們的應變作法。
最近喜歡「沉澱」這兩個字。
把來來去去的朋友,沉澱成深交和至交。
把來來去去的同事,沉澱為合作夥伴。
閱讀全文
身為一個很常道歉在網路(社交媒體)上道歉的人(之前因廠商生產、Covid爆發..等因素,造成群眾募資出貨延遲),我對道歉的心得是這樣
1. 搞清楚道歉對象
要搞清楚,若對方公開在網路上罵你,那你的道歉對象就不只是對方,還要納入所有的旁觀者,所以你的道歉文,一定要把這些旁觀者的感受考慮進去,道歉文的內容才不會有缺漏。
一般來說,私下罵就私下道歉,公開罵就公開道歉,是最基本的原則。
閱讀全文
這是在 Product Tank Taipei 分享的關於怎麼訂立北極星指標的分享。還拿了 商業思維學院 的北極星指標當例子,說明是怎麼一步一步篩選出專屬的北極星指標。
閱讀全文
2020有新的感想,所以把這篇文章重寫一次。
其實好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核心能力,其實很簡單,就是「對目標的使命感」。菜鳥 PM 只能當傳聲筒,但若他有對目標的使命感,他就是一個很有品質的傳聲筒。
資深產品總監要定策略,但他若有對目標的使命感,就更能突破困境,不受限於過去的經驗,不會死守原本的預算和規劃,一直迭代,為了完成目標往前衝。
說實在的,我們做好的規劃,真的很難一路執行到底,需要不斷的迭代,甚至有人說迭代是成功的關鍵。但,與其說迭代是成功的關鍵,不如說是「目標的使命感」驅動了迭代,因為我們常常警覺沒辦法達到目標,所以才開始了迭代。
有了「對目標的使命感」後,我們再來看看其他職位,對產品經理的期待是什麼,就比較不會有見樹不見林的問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