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到數據不知道從何下手嗎?這種困境最大的原因,就是來自於你是單點看數據,而不是把數據串起來看。
什麼是把數據串起來看,就是了解不同數字之間的因果關係。譬如說:潛在客戶名單數量和名單合格率相乘,就得到 MQL (Marketing Qualified Lead) 數量。
我們若用圖來表示數據間的因果關係,這就是所謂的數據地圖。
B2B的數據地圖,你可以簡單的拆成新客營收和舊客營收。新客營收則來自業務漏斗的層層轉化 (名單->MQL->SQL…),下圖是一個每年續約型的 B2B 企業數據地圖範例。
大圖可點此觀看
新客營收,我們可以往下拆
- 新客營收 = Sales Opportunity 數量 x 成交率 x APRRU (Average Revenue Per Payuing User)
- Sales Opportunity 數量,和 SQL (Sales Qualified Lead) 數量與 PQL (Product Qualified Lead) 數量,有正相關的關係
- SQL 數量 = MQL (Marketing Qualified Lead) x 轉化率
- MQL 數量 = 名單數量 x 名單合格率
舊客營收,每個公司拆法不同,這個範例我們簡單拆成「大型客戶」和「中小型客戶」,往下拆的話就是
- 大型客戶營收 = 大型客戶數 x 續約率 x ARPPU
- 中小型客戶營收 = 中小型客戶數 x 續約率 x ARPPU
B2B 的產品,很有可能你都收集不到「行為面」的數據,諸如:客戶每個月用幾次、每次用多久、用了什麼功能…等等,所以在看數據的時候,都會偏向交易面的數據居多,如:ARPPU、續約率…等。
在新客的數據地圖拆解,其實就是遵循著業務銷售流程,從收集名單,然後從中篩選出 Marketing Qualified Lead,然後部分會轉成 Sales Qualified Lead,在 Sales 去接觸後,就會變成 Sales Opportunity,最後成交產生營收。
PQL (Product Qualified Lead) 和新客營收的關係是什麼呢?我舉個例子:像是很多企業用的通訊軟體,10 個人用是免費的,但第 11 個人要使用,那就要收費。
你可以這樣理解,當第 11 個人要使用這個企業通訊軟體時,因為他要付費才能使用,所以這家公司從免費用戶,變成了 Product Qualified Lead, Sales 會去拜訪這家客戶,或是系統也會觸發自助升級機制,讓企業自助轉成付費方案,都是很常見的作法。
--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、產品增長 和 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