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的「倖存者偏差」

倖存者偏差是一個常見的陷阱,它讓我們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找到了有效的策略,但實際上卻可能是南轅北轍的方向。

一、留存率提升的「倖存者偏差」

留存率提升的背景

假設你在分析產品數據時發現,已登入用戶的流存率顯著高於未登入用戶。基於這個觀察,你可能會推斷:「登入這個行為與用戶的高流存率有關」。於是,你決定進一步強制所有用戶在使用產品之前必須登入,認為這樣能提升整體流存率。

然而,實施這項改動後,你驚訝地發現,整體流存率並沒有顯著提升。這是為什麼呢?

偏差在哪裡

登入用戶的流存率較高,並不意味著「強迫所有人登入」就能提升整體流存率。事實上,這些用戶因為對產品本身的興趣較大,願意花時間探索更多功能,因此更可能自願登入。他們原本就是會留存下來的群體。

我們只看到了願意留下來的群體,而忽略了那些會離開的用戶的行為特徵。

如何避免優化留存率的「倖存者誤差」

我們思考用戶留下來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什麼?登入是否是留存的直接影響因素,還是只是相關性較高的一個「表面現象」?

二、成功案例的「倖存者偏差」

背景

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創業成功人士分享他們的經驗,像是「每天只睡四小時」、「先賺第一桶金再找投資人」等。許多人會模仿這些成功者的經驗,認為這些方法是成功的關鍵。

也常常聽到像亞馬遜、蘋果這樣的成功企業被當作經營典範。例如,亞馬遜的長期投入策略或蘋果專注於設計導向的產品,成為業界學習的標杆。

但,你照做以後真的會成功嗎?

偏差在哪裡

我們只看到了成功者的故事,而看不到那些同樣採取這些方法卻失敗的創業者。實際上,成功可能更多是基於特定的市場條件、資源、運氣或不可複製的因素。

我們只看到少數成功企業的故事,而忽略了採用相似策略但最終失敗的公司,無法全面評估成功的真正原因。

如何避免掉入成功案例的「倖存者偏差」

將成功案例分解成多個構成因素,分析哪些是環境條件驅動的(例如資本支持),哪些是通用策略(例如用戶體驗的專注)。

小心所有成功案例帶給我們的那些簡單啟發,不是說成功案例不能學習,而是要拆解後,然後一個一個進行局部測試,才知道在自己身上是否適用。

三、資源投入的「倖存者偏差」

背景

根據營收投注資源的倖存者偏差,真的是到處都可見。

某公司發現老客戶的續訂率和貢獻較高,於是將資源集中在老客戶維護,減少對新客戶的開發。或者是因為某個產品佔公司營收較高,就投入較多的資源來發展。

偏差在哪裡

老客戶的高貢獻是篩選的結果,新客戶需要更多時間和資源培養,才能成長為高價值客戶。忽視新客戶開發可能導致市場停滯。

高營收的產品也是篩選的結果,若沒投入足夠的資源給新產品,沒辦法養成下一個明星產品,公司的成長動力也會因此停滯。

如何避面資源投入的「倖存者偏差」

資源的平衡相當的關鍵,我們必須同時維護老客戶和開發新客戶,確保業務長期增長。對於新產品與現有產品的資源投注評估時,應該更要從成長率的觀點,來決定資源的分配。

--
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