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一 Google, FB 之後和你做一樣怎麼辦?談談護城河

我不論參加各式比賽或補助案,最多評審問過,也幾乎是最難答的問題就是

「萬一 Google, Facebook 之後和你做一樣怎麼辦?」

這個問題其實很難答,沒人沒錢的狀況下,賽道一樣,然後巨頭們也很認真投入,你說你可以打贏 Google 和 Facebook,我自己都不敢信。

你說 Google 不會做這個題目,其實市場夠大,巨頭就會有興趣。

你說你有網路效應、專利保護,其實這是有一點護城河,但很淺。

但,最近越來越覺得,尤其是在「產業還在急速擴張、市場越長越大的時期」,先衝到牌桌上把份額搶下來,往往比花時間證明自己有多難被抄襲更關鍵。

怎麼說呢?我思考的重點是這些。

1.市場放大速度 > 競爭擠壓速度

當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非常高時,新需求的新增量本身就能「稀釋」競爭壓力。

在這種背景下,團隊的時間更該花在如何快速交付、搶佔爆量新用戶,等到你有一定市占率或心佔率,這本身就會是護城河。

2.巨頭的「機會成本」

大公司通常同時面臨既有主營業務的績效壓力與機會成本,新業務相對 Cash Cow 營收微不足道,內部難以獲得最高優先級。

這讓專注於單一賽道的初創團隊,憑「速度」和「專注」就能享有充分的領先學習曲線。

3.其實很有用的先行者資產

對初創來說,速度越快,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這個行業的機密。包含第一批真實用戶回饋、早期數據累積、率先建立的社群和口碑。

尤其是社群,越快進入市場的,越能建立起堅實的社群,一旦你等到市場較為成熟之後,社群的建立其實就沒那麼容易。

4.不入場風險 > 巨頭入場風險

在高增長市場,最大的風險往往是錯過時機,一旦行業格局成形,你就真的打不過巨頭了。

因此,延遲入場反而可能把自己推進「永遠進不了場」的死胡同。

5.市場混沌期,才有機會贏巨頭

你不會在成熟產業去創業挑戰巨頭,因為那邊就是靠資產、靠通路、靠規模,簡單就是以能力取勝的。

新創應該去挑混沌的市場切入,因為這種市場你要勝出,一半是能力,一半是運氣 (甚至超過一半),這種有運氣的市場,巨頭可能會因此哉在「賭錯方向」這件事。

小結

「萬一 Google, Facebook 之後和你做一樣怎麼辦?」這個問題並非不重要,而是優先級不同。

新創本來輸的機會就高,早一點進市場,可以降低一點輸的機率。如果你迭代的速度夠快,加上運氣又不錯,那有能就算 Google 和 FB 進入市場,一樣打不贏你。

重點不在如何贏,而是如何讓你的成長速度,贏過行業的速度。這才是關鍵。

--
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