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最近和一些紡織業的前輩聊天,聊到了他們的新技術發展。就是可以塞在紡織產品裡面的薄型軟性電容,薄薄的一片,可以彎曲,可以忍受高溫高濕,小小一片的面積,就可以儲存足以充飽一支手機的電量。
他們打算做一款「手機充電背包」,這款背包上面有薄膜型太陽能板,背包中的尼龍布,內嵌許多薄型軟性電容,這些軟性電容還接了一個鋰電池用來儲電用。這樣一來,臨時在路上手機沒電了,還可以馬上充電,解決了燃眉之急。
Mr PM聽了皺了皺眉頭,並不是說這個應用不好,或是這個應用沒市場,只是心中嘀咕著,他們的新技術,選擇到了正確的應用嗎?滿足便利性的充電需求,真能說服顧客買下這個背包嗎?
或許有人會想,先有技術再來找應用,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。不過Mr PM對於先有技術再來找應用這件事,卻感覺到這才是業界的常態。那些大聲疾呼「不要先有技術再來找應用」的學者專家,反而是因為不食人間煙火,才會有這種主張,而且這種「不要先有技術再來找應用」的主張,對於產品經理所面對的問題,真是一點幫助都沒有。
既然在產品經理的職涯當中,「先有技術再來找應用」一定不可避免,那不如就找套方法來好好處理這件事情。在這邊,Mr PM也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。
- 在替新技術想應用時,盡量能讓顧客因為你的新技術,而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。以薄型軟性電容為例,手機充電背包的替代solution,就是在背包多帶一個電池,所以「手機充電背包」所滿足的充電需求,並不算是以前做不到的事情。倒不如做些技術的結合,譬如 LED + 光纖 + 薄型軟性電容,讓你的T恤或雨衣能夠發光,滿足酷炫或下雨天安全的需求。這樣某種程度來說,就是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。一旦新產品能讓顧客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,他們對新產品或新技術的需求就會變得很急切,要切入市場當然就容易多了。
- 選擇可以量化價值的應用,譬如說:生產效率的改善、成本的降低…等,這種類型的應用,因為量化非常容易,對於新技術的採用是相當有幫助的。產品價值一切都可量化,對顧客採用的證據性足夠,也會較容易下了採購決定。
- 選擇互補性科技不多的應用,以汽車使用的燃料電池來說,其互補性科技就是可以補充燃料電池原料的加油站,而燃料電池的加油站的設立,卻是困難重重,除了有技術問題外,還有社會與政治問題。若是燃料電池的技術選擇了汽車這塊領域做為應用對象,就會大大影響了顧客採用燃料電池的意願。
- 選擇可以產生人際社交價值的應用,很多產品帶來的價值不只存在於產品本身,還帶來了很多的社交價值。一旦新產品很酷,外顯性又很強,容易被朋友發現。這樣一來,產品除了獲得很好的廣告效益外,還讓user在朋友圈變得很酷,產生社交價值。這對新技術的初期擴散,會有莫大的好處。
以上是Mr PM的一些淺略看法,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。
--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、產品增長 和 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