笨蛋,數位音樂問題出在服務

筆者最近迷上了音響,這真的是一條不歸路。筆者原本是KKBOX的用戶,想說一個月150元,就可以聽遍所有歌曲,真是太划算了,我怎麼可能再去買CD呢?

不過一切的一切,就在我買了一台稍微好一點的DAC開始轉變了。(DAC,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講,就是音效卡啦!)

天啊,我後來才發現,原來好一點的音響是這麼迷人,讓我明顯感受到了CD的好處,只不過換了台DAC,我就開始越來越少登入KKBOX。因為我就算連試聽,我都覺得KKBOX的音質太差,太傷耳朵,一首明明我會喜歡的歌,就會因為KKBOX的低音質,讓我不愛了這首歌。陳奕迅的歌曲就是屬於這樣的情況,KKBOX上播的陳奕迅,完全感受不到感動,可是透過CD,那種訴說著情感的聲音,竟然就這樣傳進我的耳朵,讓我愛不釋手。當然筆者也陷入不斷的升級前級、後級、真空管的無窮敗家迴圈了。

這讓我想起數位音樂產業解不開的死結:付費。

唱片業一直在視P2P和MP3為洪水猛獸,這兩大怪物讓唱片業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榮光,過去的日子就只能緬懷。

除了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外,他們還做了什麼?每首30元付費下載,但會員數少得可憐?

當唱片業面對產業環境整個的改變,除了繼續防止盜版外,還有什麼方法。Mr PM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來和大家分享。

  1. 營業項目的改變,以前歌手光靠賣CD就可以賺得飽飽飽,明星狂跑電視節目宣傳,然後剩下的就是把CD大量生產與大量鋪貨,這是一種製造業的規模經濟心態,沒有服務業的成分在裡面。新時代的唱片業,應該更多重視服務業,包含:演唱會(筆者就很喜歡聽現場,舉例來說,方大同的演唱會,真讓讓我的音響就被比下去了,感動又比高級音響好上幾百倍)、小型歌迷會多辦幾場(就是不要一次塞了很多歌迷,這樣歌迷就沒辦法近距離接觸,服務的最高境界就是1-1,若是作不到,將量控制在某一程度的小也是服務的精髓所在)、部落格分享…等。歌手應該把服務歌迷當作主要營業項目,而不是把賣唱片當作主要的營業項目,而應該把賣唱片當作是主要進帳的加值服務,但卻不是歌手應該提供的核心服務。
  2. 一首30元的付費下載,要是沒有特殊誘因,為什麼我要下載?念過行銷的都知道,最願意付錢的就是金字塔頂端的人,在台灣這個沒有人願意付費下載音樂的市場上,數位音樂下載唯一的生存之道,就是往金字塔頂端移動。金字塔頂端指的並不是收入多的人喔!而是指那些在乎音質的人,提供CD like或甚至超越CD音質的數位音樂(或許可以自創格式,不一定要用MP3或WMA等格式),就可以讓人心甘情願的掏錢出來,甚至超過30元都沒問題。
  3. 數位音樂變動成本為0的特性,應該可以讓消費者在受到DRM技術保護之下,可以無限次下載到特定的device,或者是超過次數的下載,酌收一點點的手續費。這樣數位音樂才能清楚明白的和會損壞的CD區隔開來。
  4. 唱片業要扭轉整個數位音樂下載的潮流,除了宣導不要盜版之外,應該也要多花點時間教育消費者,讓他們的耳朵升級,讓他們喜歡用好的音響來聽高品質的聲音。配合高音質的數位音樂,才能走出一條活路。
  5. KTV授權、公開播送授權、鈴聲下載、來電答鈴這個唱片業界已經再努力了,只要執行的徹底點,應該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收入來源。甚至歌手應該替這些特殊管道,編制特殊的歌曲,讓歌迷也能享受類似「限定版」的樂趣。

筆者認為,只有努力再抓盜版,只能完成一半的事情,另外一半的事情,就是要提升價值。一首歌付費下載30元賣不掉,並不是太貴,而是提供的價值太低,當你付費下載的一首歌的授權費占了8成,降價無望的前提下,提升服務價值與品質價值,卻實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。

以上小小淺見,供大家參考。

--
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