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客觀的評估點子

因為開課開的多了,擔任評審也當得多了,漸漸發現一種對創意的評價方法,實際用在自己的創業上,發現其實妙用無窮,特別來跟各位分享一下。

點子產出後,接下來最大的問題是:「這個點子有足夠的商業價值嘛?」或「這點子有足夠的潛力,讓我值得繼續投注資源去做prototype嗎?」。遜一點的,會去收集市調機構的市場規模數據,用擲茭抓一個市佔率(然後還自以為很保守),用心一點還會記得加上一個成長率參數,然後用此來評價點子的好壞和價值。

而正常一點的評價方式,大多就是講一個有想像力的故事,這個故事裡面包含了問題陳述、解決方案比較與發展策略…等,不過通常問題來自於,評價點子和發想點子的人是同一個人,通常都會陷入「過於樂觀」或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盲點。

開始有人也意識到了自己評價自己的點子,會陷入「過於樂觀」或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盲點,所以開始會運用「概念測試」、「專家訪談」,希望透過消費者和專家的意見,讓自己能夠對點子有客觀的評價。不過筆者認為,這樣的方式,點子主人心中的「辯論魂」通常會跑出來,針對訪談出來的改善事項建議,開始進行「排斥」,甚至有更超過的,會用「聽著心中的鼓聲前進」來勉勵自己,好像越是逆境就越要證明給人看,燕雀安之鴻鵠之志,結果是用賭氣的方式完成點子評估。

新創的點子很難用量化評價,而且用量化評價點子的成本也高到不適宜,應該要有一種很便宜、很快速然後又有效的評價方法。筆者認為,自己評價自己的點子確實是最快速便宜的,但是問題在於如何讓評價者保持「盡量的客觀」。而怎麼保持「盡量的客觀」呢?筆者認為,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以「投資組合的建構」角度,來看待點子。

「投資組合的建構」這個方法要怎麼進行呢?,筆者的建議如下:

  1. 選出自己覺得很棒的同產業之創業點子(甚至有一兩個異產業也沒關係),而且這些點子已經在市場上運行過了,而且最好有成功有失敗,有新也有舊。譬如說:團購、Richi、Digg。
  2. 將自己的點子放到其中,試著在各種評價面向中,排列他們的優勢與強度(譬如說:想像空間、市場接受度、現金回收速度、商業模式明確度、使用頻率、上手容易度、市場擴散度…等)
  3. 試著問問自己,若自己是創投,會投資自己的點子嗎?自己的點子是否有比這些點子更強呢?若是沒有更強,那問題出在哪裡?

舉例來說,你要作一個美食搜尋的產品,並以廣告獲利的產品,那你可能市場上會對標愛評網、愛食記。然後你再列出你的評價面向:使用頻率、市場大小、商業模式。

因為你的商業模式選定是廣告,那跟愛食記和愛評網不會差太多,所以我們就可以只做使用頻率和市場大小的比較。

你問問自己,你的產品可以取代哪一個,若你做的真的很好,那你在用戶數和使用頻率上可以高過他們多少,是50%,還是5倍。因為這樣你就可以透過次級資料估算,自己作這個產品,可以有多少營收,而風險又在哪裡。

這讓我想到sex and city裡面,凱莉·布雷蕭說過:「要走出前男友的陰霾,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下一個男朋友」,筆者建議的方法其實也是類似的,當你心目中是有多個選擇的時候,你就能更客觀的看待。推薦大家也試試看嚕。也歡迎大家一起貢獻想法。

--
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,都上線囉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