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在員工眼中,老闆常常都是沒sense的那一個

這次UI Gathering五月聚會的主題是「如何規劃一個有效的使用者研究」,主要的議題就是,如何透過策略性和有系統性的方式,挖掘出消費者的需求。現場分享的都是使用者研究的專家,精彩度非常高,值回票價。

但是更令我感到興趣的是,會後的QA時間,提出問題的幾乎都是線上的設計師或使用者經驗研究員。有不少人拋出這樣的問題:

「老闆給我的錢少少的,時間又很短,我怎麼做事」
「我發現了一個user insight,但是老闆卻劈頭說,這樣會增加成本,不做」


這樣的問題,讓我想到,我以前在公司做產品企劃時,也對老闆有類似的抱怨,諸如:

「抱怨老闆為什麼沒給我時間或預算,來做user research或market research」
「抱怨老闆會什麼會不把我發現的user insight當一回事,心中老只是想著cost down」
「抱怨老闆硬要改我的企劃或設計,又改得很沒sense」

後來,在自己創業之後,換了位置果然換了腦袋,發現原來只是以前的老闆用字遣詞的不恰當,造成了上司與下屬的相互不理解。其實老闆真正的意思是:

當老闆說這樣成本會增加的時候,他的意思是:「這超出我能冒的風險」,或是「今年我能冒的險數量已經夠了,不然這麼多人的薪水發不出來,那該怎麼辦?」

當老闆說,這個研究案預算和時間這麼多就夠了,他的意思其實是:「他覺得這個案子的市場不確定性不高,大都可以用常理判斷」。或者老闆的意思可能是,「這個案子最大的風險來源是時間,所以想先規避掉時間的風險。」

當老闆用近似強姦的的做法改了你的企劃或設計,他的意思其實是:「他不確定你的判斷是對的,所以還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做比較保險」

那為什麼老闆不這樣跟你溝通就好呢?明明這樣溝通不就雙方比較能理解!

我回想我自己在當員工和當老闆時,到底我的心態上有何不同,我所得到的心得是這樣的,因為老闆在權力結構上缺乏制衡,所以造就老闆缺乏了去想「萬一員工是對的,那該怎麼辦」的動機,所以在訂立決策上,相對的就失去了全面性的觀點。

所以只好辛苦了員工,員工要想辦法演話劇、說故事、拍影片… 等,為了就是讓老闆能夠在腦袋中浮現一絲絲的「萬一員工是對的,那該怎麼辦」的想法,來讓整個決策更周延和完整。

當然,也是有不少的老闆是外行領導內行,內行只好裝忙的狀況,在這種情況下,員工也只能告訴自己,我的薪水其實是內含「消氣費」。

老闆沒有設計思考的能耐是一回事,老闆沒有好好溝通清楚是一回事,現在我比較分得清楚了。也許下次我下次又不小心再次當了員工之後,可以試著把自己拉高到老闆的觀點,來用風險與價值的論述,去說服他。

--
不想錯過我的新文章:訂閱免費電子報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產品企劃力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