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點子的九大靈魂拷問

當你有了個產品點子,不要趕著去做用戶訪談或測試,應該先靠這九大靈魂拷問,自己和自己辯論一下,檢視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完整。先把想法修完整,再來進行用戶訪談或驗證,會更有效率。

這些是我常常對我自己的產品點子,進行的九大靈魂拷問。

一、這個點子,有比現有做法好很多很多嗎?

常見的就是新點子只比原有作法好個 5%、10%,這種微小的幅度,這種幅度很容易讓用戶無感,看不出效果,幫不上行銷,對留存幫助也很有限。

若你是新創公司,從 0 到 1 的產品應該要比現有好10倍,只好個一兩倍,你還是會被大公司擊倒。

若你做的是功能優化,那你的優化後的效果應該要好個 50% 以上,不然其實很容易被一些因素就抵銷掉,看不出成效,對指標的影響也很有限。

二、這個點子,會有什麼副作用,該怎麼克服?

每個點子都有副作用,說沒有的人就是沒好好去想。

舉例來說,之前我當作學生比賽的評審,他們想做一個即時的 LBS 交友軟體,團隊覺得這很可行,但他們就沒考慮可能的副作用,就是會有怪異的男生,去實體跟蹤女生的位置。

想點子簡單,把全部的配套想清楚,才證明你是合格的產品經理。

三、這個點子,會有什麼 boundary case?該如何解決?

這個點子會不會碰到什麼極端狀況,讓這個點子反而會弄巧成拙。

舉例來說,你要做一個美食地圖APP,那會不會你的美食景點數量不夠多,大部分都集中在台北,當用戶到了新北,這個APP就很不好用。

若有這種 Boundary Case,你該怎麼解決呢?

四、每次用戶使用,都可以感受到 100% 的價值嗎?

在提企劃的時候,都是完美的狀態,場景完美、用戶完美,所以用戶能體驗到 100% 的價值。

但真實狀況是,現實哪有這麼完美,滿意是有密度的,用10次可能只有5次滿意,那你其實只提供了 50% 的價值,用戶願意出的價格,當然也只有 50%。

你得去思考一下為何他只有 5 次感到滿意,能提高滿意密度嗎?該怎麼做才對呢?

五、點子所瞄準的需求,是高頻還是低頻?

若你有個新產品的點子,但這個產品瞄準的需求是低頻又低毛率,這注定產品會失敗。

需求越高頻,行銷起來也會比較輕鬆。

需求是低頻,那用戶的動機就要夠,用戶會主動來找,然後產品是高毛利,這樣才容易成。

六、用戶對你解的痛點或癢點,到底有多重視?

不要眼睛只盯著看你想解的痛點或癢點,試著排序你想解的,在用戶心目中的重要性會排第幾?

具體來說,就是要試著了解,在潛在TA的生活中,這個痛點或癢點,還排在什麼事情的後面。這是為了避免做產品的人常產生的「近視症」,眼睛只看自己的產品,而忽略去評估這個問題是不是「足夠大、足夠重要」

七、你的點子,可以讓用戶馬上感受到價值嗎?

有些功能或產品,用了以上也無法馬上感受到價值(像是維他命,可能吃下去那瞬間,也不知道有沒有效),如何讓他每次使用,都可以很快地知道有效,有滿足需求,是需要被好好設計的。

八、你的點子,用戶會主動尋找嗎?他會怎麼找到你?

若你有個新產品的點子,不要再只想著需求,而是要想動機。

動機會促使用戶主動尋找 solution,透過用戶的主動尋找,行銷就會輕鬆許多。

定義 TA 時,用動機來定義,會讓你定義的目標市場,實際和可行許多。

九、誰會幫你推廣產品

去思考,當你的產品打磨到極致,是解決某一個問題的最佳方案時,誰會主動幫你推廣產品?

若把「需求」當作一個同心圓,有痛點是最低層次,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案是中間層次,最好的狀況,是要去尋找,只要愛上你產品後,會主動幫你推廣的人。

他們的需求聲量,才是你最需要放大的。

--
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,都上線囉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