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負責人不是產品經理的正確定位 (二)

產品經理的定位

現在是行銷導向的時代,凡事都要講求符合消費者需求,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發產品,就不會失敗。那好,就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開發產品。但很快就會發現,關於消費者的需求,是各唱各的調,A認為這樣有市場,B卻不苟同,那誰才能代表消費者的意見?當產品設計時發現散熱和效能不能兩全時,要聽A的意見還是B的意見?

或許大家會說:答案很簡單,就直接問消費者的意見啊!

好,就拿著還沒完工的產品去問消費者的意見;面對還沒完成的產品,消費者的意見中一定夾雜著自己的臆測和偏見,這樣的意見準嗎?被詢問的消費者會剛好是目標客戶嗎?要是不同消費者之間的意見分歧怎麼辦?

很明顯的,了解消費者需求並不是直接問消費者的意見就可以了,而是一種複雜的專業,沒辦法由研發人員或是財務人員兼任,而是專業到需要一個人負責去深入了解。

對,這個人就是產品經理,也就是產品經理在團隊中扮演消費者的角色,代表消費者發聲。

散熱和效能不能兩全時,怎麼辦?請產品經理做決定,而不是問財務!成本和效能不能兼顧怎麼辦?請產品經理決定,而不是問研發人員!

一個行銷導向、顧及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開發團隊,最好直接有消費者代表加入開發團隊,開發出來的產品才能確保符合消費者需求,產品經理的定位就是在替消費者說話。

產品經理透過扮演「消費者代表」的角色,消除各部門的紛爭,加速產品的上市;透過扮演「消費者代表」的角色,開發的產品符合消費者需求,在市場上的成功當然值得期待;透過扮演「消費者代表」的角色,產品經理可以快速的告訴廣告部門,這些消費者長什麼樣子,都在哪裡出沒,讓廣告部門不會亂槍打鳥。

而產品經理憑的是什麼專業可以代表消費者發聲,就是要憑藉著產品經理的專業之一:「消費者需求工程」的相關技能。


消費者需求工程與產品管理技巧

要能扮演好「消費者代表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因為在產品開發的過程當中,產品經理面對的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;譬如:產品經理不需要決定筆記型電腦的配備是否需要電池,但是要決定要多少容量的電池,才會讓消費者使用起電腦來各方面的體驗都能達到最佳平衡,而且不只規格要達最佳平衡,資源調度、時間、成本…等,也需要達到最佳平衡。

最佳平衡的體現,靠的不是直覺和口號,「注重消費者」其實不是一種策略?而是一套方法,比的是誰最了解消費者。這套追求「最佳平衡」的方法就是產品經理應有的專業,筆者在這邊不妨稱呼這種專業為「消費者需求工程」。

「工程」兩個字有「一套方法、邏輯」的意思,也有「一種取捨的方式」之內涵,往往開發產品在下各種決定時,產品經理並不能依照自己的直覺或是感覺下決定,CEO聘請產品經理來,並不是要問「他覺得產品好不好用」,而是希望透過他經過「一套方法、邏輯」研究後,做出對消費者來說最佳的「取捨」。

有了「消費者需求工程」的專業之後,產品經理要從消費者需求分析變成真正的產品之間,其實還存在著不小的距離,這個距離的拉近就是產品經理每天工作的內容:寫文件、開會、驗收、盯進度、呈報上級…等;產品經理總是把產品當作自己的親生小孩好好呵護,站在「產品的父母」這個角色的產品經理,卻常常因為「求快」和「求好」的心態,產生了「東施效顰」與「強壓地頭蛇」…等的負面效果。

這種「求快」和「求好」的心態,正是產品經理這職務最大的誘惑和陷阱,也因此,產品經理有熟練「產品管理技巧」的必要性。

請繼續看第三篇

--

我的線上課:數據化營運產品增長,都上線囉,歡迎大家報名

關於作者:Mr.PM 下午先生